7万吨废水偷排案的反思!
起底背后的惊人内幕、危害和责任
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制药行业作为重要的产业领域,在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保障的同时,也面临着废水处理的严峻挑战。然而,令人痛心的是,部分企业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偷排制药废水,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公众的利益,也对整个环保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本文将深入探讨制药废水偷排事件背后的种种问题,以及引起当下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一、治污企业“分工明确”参与排污
近日,一起由*高检、公安部、生态环境部联合督办的“7 万多吨废水偷排”案引发了广泛关注。在这起案件中,某制药有限公司私设暗管,将未经处理的废水绕过在线监测设备,通过市政管网偷排至浏阳河。而在这一过程中,三家环保公司扮演了不光彩的“帮凶”角色。
登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出点子”,指导制药公司铺设暗管、进行污水偷排。通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则负责“打掩护”,掩护制药公司偷排污水、篡改监测数据,以逃避生态环境部门的监管和查处。而某检测有限公司作为承担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负责“漂白”,在环境服务活动中弄虚作假,出具虚假检测报告。
在这三家环保公司的协助下,制药公司共将 74590.5 吨未能稳定达标的生产废水排放至浏阳河,造成生态环境损害数额高达 5482401.75 元。四家涉案企业按比例进行了赔偿。
二、制药废水的危害
制药废水具有复杂的特点和严重的危害。按照生产工艺,制药废水可划分为冷却废水、生产废水、冲洗废水以及再生废水等;按照排放标准,又可划分为发酵类废水、提取类废水、化学废水以及生物废水等。
发酵类废水成分复杂,具有毒性,含有悬浮物、高酸碱值、总碳等污染物质。化学合成类废水中含有重金属、氯仿等有机溶剂,同时也具有总碳、高酸碱值、悬浮物以及抗生素等污染物质。提取类废水与发酵类废水危害近似。中药类废水具有有机/无机物浓度高、沉降性较低、可生化性较高的特点。
在药品的制备过程中,大量的化学药剂被用作生产原料,这些原料在后续加工中会产生大量的异味和深色度。即使通过污水处理技术处理,也难以彻底去除,对自然环境有着极大的危害。制药废水的排放会对水体、土壤和空气造成严重污染,影响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
三、企业偷排污水的责任
企业偷排污水要承担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三种责任。
首先,民事赔偿责任是必需要承担的。企业偷排污水造成环境污染,对周边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了损害,必须对受害者进行赔偿。
其次,如果不构成犯罪,企业将承担行政处罚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
企业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后,如果构成犯罪,企业将承担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违反**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四、行业乱象谁之责?谁之过?
1. 环保公司低价竞争
一些环保公司为了获取更多订单,采取恶意低价竞争策略。获得项目后,为降低成本赚取利润,要么动“歪点子”,搞低价低质服务,如为节约成本少跑现场直接出数据,雇佣不专业员工导致不合规弄虚作假行为;要么主动与排污单位勾连,弄虚作假。
还有一些小公司为获得客户资源,主动为“金主”担责,不考虑长期经营,只看中短期收益,即使遭遇处罚,也能通过“换马甲”方式继续赚钱。不少因涉嫌弄虚作假被点名、被处罚的企业,其法人代表及股东名下有多家甚至二三十家关联企业。
2. 排污单位难辞其咎
排污单位在行业乱象中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的排污企业为了省事,一托了之,只要求数据“不超标”,对设备运行和数据质量情况不闻不问,不主动担起“自行监测主体责任”,对第三方的日常工作不进行督促考核。
有的排污企业为了省钱,在环评、监测、验收等环节做手脚,花小钱找“专业人士”弄虚作假,而不是投入资金进行治污。据执法人员反映,涉案公司修改的数据中,有超过 90%的变更原因是“客户要求”。
3. 地方政府监管不力
引入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本是提升环境治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但一些地方政府对第三方产生“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的信任感后放松了监督,属于懒政怠政不作为。也有一些地区为了地方经济袒护排污企业,或为在上级部门查到污染问题后快速“甩锅”而故意对第三方监管“放水”。
这种行业乱象让坚守职业道德、坚持“高质高标”的环保企业深受其害。他们拿不到项目,因为大多数排污单位只看重省心省力省钱、数据达标,而把活交给那些弄虚作假的企业。同时,他们还可能因为不改数据被认定不合格而回不了款。近几年,原本兢兢业业的环保企业不断退出市场,而那些弄虚作假者却能通过低价低质服务赚得盆满钵满。
五、尾声
制药废水偷排事件凸显了环保行业的诸多问题,企业偷排污水的行为必须得到严厉惩处,环保公司、排污单位和地方政府都应深刻反思自己的责任。只有各方共同努力,加强监管,杜绝低价竞争和弄虚作假行为,才能真正实现制药废水的有效治理,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